掃描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是一種常用的光譜分析儀器,用于測量物質在紫外和可見光區域的吸光度。正確操作和校準它對于獲得準確可靠的實驗結果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本原理
掃描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主要由光源、單色器、樣品池、檢測器和數據處理系統等組成。在實驗過程中,光源發出的光經過單色器分光后,照射在樣品池上。樣品對光的吸收程度取決于其分子結構和濃度,檢測器測量透過樣品池的光強度,數據處理系統將測量結果轉換為吸光度,從而獲得樣品的光譜信息。
二、操作步驟
1.開機預熱。接通電源,打開儀器開關,預熱30分鐘以上。
2.設置參數。根據實驗需求,設置波長范圍、掃描速度、靈敏度等參數。
3.安裝樣品池。將樣品池放入樣品槽中,確保樣品池的光路與儀器的光路對準。
4.調整零點。將空白樣品(如蒸餾水)放入樣品池中,調整儀器的零點調節器,使儀器顯示吸光度為0。
5.掃描測量。將樣品放入樣品池中,按下掃描鍵,儀器將自動掃描波長并記錄吸光度。
6.數據分析。將掃描結果保存并進行數據分析,計算樣品的濃度、純度等參數。
三、校準方法
1.波長校準。使用波長校準樣品(如鐠釹溶液),在不同波長下測量其吸光度,與標準值進行比較,調整波長校準器,確保波長準確性。
2.能量校準。使用能量校準樣品(如硅藻土),在特定波長下測量其吸光度,與標準值進行比較,調整能量校準器,確保吸光度準確性。
3.透射率校準。使用透射率校準樣品(如鐠玻璃),在特定波長下測量其透射率,與標準值進行比較,調整透射率校準器,確保透射率準確性。
正確操作和校準掃描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是獲得準確可靠的實驗結果的關鍵。遵循正確的操作步驟和校準方法,可以提高實驗效率和數據質量。